重磅!详解工信部司局明年重点工作和思路(原材料司、装备司、军民结合司、电子司)-凯发娱乐连赢

会员登录 登录     |    

当前位置:凯发娱乐连赢 > 联盟大事记 > 重磅!详解工信部司局明年重点工作和思路(原材料司、装备司、军民结合司、电子司)


扫描二维码,分享此文章

重磅!详解工信部司局明年重点工作和思路(原材料司、装备司、军民结合司、电子司)

供稿: | 2017-12-26

20171225日,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在京召开。在会议召开之际,中国电子报特约请工信部主要司局负责同志撰稿,详谈2017年工作情况和2018年重点工作与思路。

 

01

原材料工业司:凝心聚力奋发有为 不断开创原材料工业转型发展新局面

 

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业司司长 李巍

 

 

图为原材料工业司领导带队赴中国铝业公司就新材料发展、民机铝材生产研发等进行调研

 

2017年主要工作

 

今年以来,面对国内外经济环境复杂多变、行业深层次矛盾日益凸显的严峻形势,原材料工业司紧紧围绕部党组中心工作,认真履职,攻坚克难,开拓创新,着力化解产能过剩矛盾,大力推进结构优化升级,努力保持行业平稳增长,较好完成了年初预定的目标任务,各项重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深入推进化解过剩产能,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联合有关部门分解落实2017年钢铁去产能任务,印发《关于做好2017年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工作的意见》等文件。截至目前,钢铁行业已超额完成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5000万吨年度目标任务。指导行业协会制定出台《关于支持打击地条钢、界定工频和中频感应炉使用范围的意见》,明确地条钢的界定标准和范围。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集中力量取缔多年困扰行业发展的痼疾地条钢,实现1.4亿吨地条钢全面出清,扭转了钢铁行业劣币驱逐良币的局面。会同相关部门出台《清理整顿电解铝违法违规项目专项行动工作方案》,赴10省区进行专项抽查,关停违法违规新增电解铝产能近900万吨。印发关于企业集团内部电解铝产能跨省置换工作的通知,解决电解铝产能跨省置换难题。会同相关部门组织开展水泥玻璃淘汰落后产能专项督查,通报查处暴露出的突出问题并督促整改。落实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部署“2 26”城市秋冬季水泥、钢铁、电解铝、焦炭等行业错峰生产工作。

 

()组织实施新材料折子工程,全力落实年度重点工作。发挥国家新材料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作用,围绕顶层设计,统筹各方资源,推进重点工作实现预期目标。成立国家新材料产业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为新材料产业发展提供决策支撑。推动实施重点新材料研发及应用重大项目。会同财政部编制国家新材料生产应用示范平台、测试评价平台建设方案,并经领导小组审议通过。启动核能材料、航空发动机材料、航空材料生产应用示范平台,新材料测试评价平台主中心、行业中心建设。开展了国家石墨烯、稀土功能材料等制造业创新中心筹备工作,支持北京、江苏、宁波、深圳等地率先建设省级石墨烯制造业创新中心。联合财政部、保监会启动了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保险补偿机制试点,发布指导目录。会同相关部门开展新材料专业人才培训,不断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举办绿色建材成果展、汽车轻量化新材料展,及时宣传产业发展成果,搭建产业链上下游交流合作平台。筹办第五届中国国际新材料博览会。推动民机铝材上下游合作机制年度重点工作任务,实现铝合金重点牌号生产应用。成立石墨烯防腐涂料推进工作组、石墨烯改性纤维和应用开发产业发展联盟。

 

()切实加强引导监管,不断提升行业发展水平。推动出台《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城镇人口密集区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搬迁改造的指导意见》,组织召开电视电话会议进行动员部署。编制推进京津冀化工生产企业转移退出行动方案。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修订上报石化产业布局方案、编制发布现代煤化工产业创新发展布局方案。强化标准体系建设,完成国家强制性标准整合和推荐性行业标准及计划集中复审,全年共立项行业标准计划项目719项,申请国际标准补助项目70项,报批标准442项。制修订肥料分级、通用硅酸盐水泥等国家强制标准。制修订滑石、mdi、铬化合物等行业规范条件。发布《建材行业规范公告管理办法》,鼓励企业开展自我声明。加强钢铁行业规范动态管理,撤销29家企业钢铁规范公告资格,责令40家企业限期整改。组建稀土秩序整顿专家组,构建秩序整顿常态化机制。利用专项建设基金,完成18个危化品搬迁改造项目,总投资141亿元。遴选茂名石化智能工厂等16个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推动建立危化品监管信息共享平台,建立轮胎行业智能制造标准化产业联盟。加强行业运行监测分析,定期召开运行分析座谈会,研判行业运行形势。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交流,组织中欧第六次原材料工作组会议和中俄总理定期会晤工业合作分委会原材料工作组会议,深化与欧盟和俄罗斯在原材料领域的务实合作。

 

2018年工作思路

 

2018年,原材料工业司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部署,紧紧围绕建设材料强国目标,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绿色低碳和环保安全为首要责任,着力化解过剩产能,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材料产业,努力建成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服务配套、环境友好的现代材料产业体系,为建设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提供坚强支撑保障。

 

()优化升级传统产业,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一是坚定不移化解过剩产能。指导督促相关省份以处置僵尸企业、去除低效产能、关停不符合布局规划产能为重点,切实将钢铁去产能任务落实到位,妥善做好职工安置和债务处置工作。开展水泥质量保障能力提升行动,推动水泥玻璃行业全面实施排污许可,严格执行通用硅酸盐水泥新标准和水泥玻璃产能减量置换办法,加快制订单位熟料排污限额标准,指导各地开展错峰生产,严打水泥无证生产。继续严打地条钢,开展联合执法和督查巡查,落实省级政府负总责要求,坚决防止死灰复燃。二是深入实施智能制造。深入推进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及智能制造标准化和新模式应用,提升行业智能制造水平。建设国家危险化学品监管信息共享平台。研究制定炼化、煤化工、轮胎智能工厂和智慧化工园区建设标准。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智慧化工园区试点创建工作,建立全国化工园区“一张图”。在耐材、陶瓷、砖瓦、非矿等生产线重复操作工段推广“机器代人”,组织推广先进适用智能制造技术并开展试点示范。三是着力提升绿色发展水平。统筹考虑全国电炉炼钢企业布局,鼓励西南、西北、华南地区小型电炉企业联合重组,接收产能过剩地区转移产能,发展先进水平的电炉企业。推动电解铝行业积极开展二氧化硫趋零排放改造。建立全国统一的绿色建材标准、认证和标识。开展非矿深加工产业精准扶贫项目试点。在陶瓷、玻璃、耐火材料行业积极开展窑炉烟气脱硫脱硝除尘综合治理和节能降耗改造,推进水泥窑协同处置城市垃圾和产业废物。

 

()培育壮大新材料产业,推动重点领域率先突破。一是完善顶层设计。组织编制和实施2018年新材料折子工程,加强事前沟通、事中协调、事后督查,促进部门工作衔接配合,凝练领导小组年度重点支持品种,集中力量协调解决重点问题。组织专家咨询委编制发布重点产品、重点企业、重点集聚区目录指南,力争突破一批关键新材料。会同黑龙江省政府举办第五届中国国际新材料博览会。二是完善支持政策。制定促进新材料产业推广应用的若干政策。加快设立中国制造2025产业发展基金,广泛调动社会力量加大对新材料产业的资金支持。实施好新材料首批次保险补偿政策,提高政策效果。继续做好新材料生产应用示范平台、测试评价平台建设,制定新材料资源共享平台建设方案并启动实施。三是强化分业施策。发布化工新材料补短板工程实施方案。制定民机铝材上下游合作机制2018年度重点工作任务进度计划,推动生产研制和应用考核,适时举办首批铝材装机许可授予仪式。建立汽车轻量化材料上下游合作机制,扩大铝材在新能源汽车、特种车辆、运输车辆等领域的应用,组建汽车轻量化非金属材料产业联盟。积极推进石墨烯等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组建和石墨烯行业协会筹建,继续开展石墨烯行动。

 

()不断改善行业管理,营造产业发展良好环境。一是加强标准和法规工作。把标准作为推进产业转型升级、规范行业秩序的重要手段。完善强制性标准体系,推动制定单位水泥熟料污染物排放限额标准和装饰装修材料有害物质限量标准,推进螺纹钢国家标准修订工作,倒逼产业转型升级。坚持依法行政,推动《稀有金属管理条例》尽快出台,研究制定《化学品分类和危险性公示管理规定》。二是完善行业监管和规范管理。加强已公告规范企业的年度审核,全面实行有进有出的动态管理。逐步建立企业自我声明,政府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规范管理办法,选择有条件的行业试行。加强部门间信息共享,与环保核查、安全监察等工作形成合力,不断完善稀土监管常态化工作机制。三是强化行业指导和政策实施评估。开展行业规划和重要政策实施情况的评估工作。推动发布石化产业布局规划方案,印发《建材工业鼓励推广应用的技术和产品目录(2018-2020)》。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城镇人口密集区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搬迁改造的指导意见》,明确任务分工和完成期限,确保中小型企业和存在重大风险隐患的大型企业2018年底前全部启动搬迁改造。加快原材料行业开放发展,积极推动钢铁、有色、石化、建材等领域国际产能对接合作。

02

装备工业司: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 加快装备制造强国建设

 

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司长 李东

 

 

201755日,c919大型客机首架机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成功首飞

 

装备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是建设制造强国的重中之重,习总书记指出,做一个强国,就一定要把装备制造业搞上去,并多次强调对大型客机、机器人、新能源汽车、高端医疗装备、高端农机装备等一些关系国计民生和产业命脉的领域,加大投入、加强研发、加快发展,集中力量抢占制高点。2017年,装备工业司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推动实施《中国制造2025》,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了装备工业平稳增长和提质增效。

 

2017年主要工作和取得成效

 

()制定政策措施,全面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

 

一是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了《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持续健康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增材制造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及《关于促进和规范民用无人机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政策性文件。二是加快建设国家动力电池创新中心、增材制造创新中心,指导完成国家机器人创新中心筹建。三是推动落实重大技术装备相关政策,通过首台()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偿政策,支持465个项目,拉动保额858.5亿元利用重大技术装备税收政策支持182家企业进口关键零部件、原材料,减免税收5.92亿美元。四是全面实施智能制造工程,遴选确定97个试点示范项目,完成202个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和新模式应用项目立项,确定首批23家智能制造系统凯发娱乐连赢的解决方案供应商,组织开展《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18年版)》修订工作,完成72项智能制造国家标准立项,联合中国工程院开展《中国智能制造发展战略研究》。

 

()坚持创新驱动,高端装备取得重大突破

 

组织实施好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大飞机专项取得重大进展,c919 101架机于今年55日在上海成功首飞,实现了中华民族百年大飞机梦的历史突破,11月顺利转场陕西阎良开展科研试飞,102架机也于1217日完成首飞。全面启动实施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专项,印发了《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实施方案(修订版)》,发布首批基础研究项目指南,大型客机发动机cj1000a全面开展工程研制工作。完成04专项调概工作,新增中央财政资金概算39.9亿元,支持大型数控龙门机床、立式五轴联动加工中心等38类重点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一大批高端装备取得丰硕成果,全球最先进超深水双钻塔半潜式平台“蓝鲸1在南海成功试采可燃冰,复兴号动车组在京沪高铁率先实现全球350公里时速商业运营,中俄宽体客机cr929顺利启动,ag600大型灭火/救援水陆两栖飞机将于近期实现首飞,arj-700支线飞机实现安全运送旅客3万余人次,400马力拖拉机成功研制,骨科手术机器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已在医院实现批量应用。

 

()深化供给侧改革,培育发展新动能

 

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2017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预计将超过70万辆,保有量超过170万辆,连续三年位居全球第一,动力电池单体比能量达到250瓦时/公斤,较去年提高近15%,主流电动汽车续驶里程达到300公里,市场认可度进一步提高。智能网联汽车稳步推进,制定《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建设方案》,筹建智能网联汽车分技术委员会,制定《智能网联汽车公共道路测试管理规范》,指导成立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联盟。医疗设备创新发展提速,会同卫计委深入推进高端医疗设备应用示范,在全国范围内21个重点医院启动骨科手术机器人应用中心建设,pet/ct实现市场的突破。机器人产业健康快速发展,2017年工业机器人产销将超过12万台,工业机器人精密减速器、伺服电机及控制器等关键零部件取得突破。大力推动增材制造产业发展,推动增材制造技术在工业制造、文化、医疗、教育等重点领域示范应用,组织举办2017中国增材制造大会,2017年产值将超过100亿元。积极培育游艇、冰雪运动装备等新型消费市场,研究制定邮轮游艇发展相关指导意见,筹备建立中国冰雪产业联盟,对接冬奥组委建立了会商机制。

 

()改革创新管理,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汽车行业,会同财政部等联合发布全球首创的《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通过“双积分”制度,建立了促进节能和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长效机制。修订《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许可管理规定》,联合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发布《促进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发展行动方案》,建设了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国家监测平台。船舶行业,加强对船舶“白名单”企业的动态管理,对10家企业提出限期整改要求,撤销了7家企业规范企业资格,新公告了6家符合条件的白名单企业,构建并发布中国船舶产能利用监测指数。航空产业建立了全国范围通用航空协调机制,协调开展无人驾驶航空器专项整治行动。机器人产业发布《工业机器人行业规范管理实施办法》。同时,在智能制造、民机民船科研、“两机”专项基础研究等方面不断完善各项工作制度,提高科学化管理水平。

 

()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着力开拓全球视野

 

装备领域国际合作不断深化。成功举办中俄工业委员会装备组第2次会议,与俄方在机械、汽车、船舶行业等领域达成16项共识组织召开中俄民用航空合作工作组第12次会议,推进宽体客机和重型直升机项目组织召开中欧/中荷/中法等政府间航空工作组会议和相关科技交流会议召开中欧、中法合作机制下汽车工作组会议,参加apec汽车工作组会议和wp29会议深化中丹绿色海事技术合作,加强中欧造船领域对话,进一步提高国际海事事务的参与力度和话语权。多渠道宣传重大技术装备发展成就。成功举办第十九届上海工博会、2017世界机器人大会、2017世界智能制造大会等重要活动,在部双微平台设立砥砺奋进的五年·重大技术装备成果专栏,集中宣传报道了25()重大技术装备标志性成果,与中央电视台完成《大国重器》(第二季)和《超级装备》纪录片制作。

 

2018年工作思路和工作重点

 

2018年,装备工业司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加快推动实施《中国制造2025》,按照创新驱动、智能转型、补齐短板、基础支撑的总体思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顶层设计,创新管理模式,强基础补短板,优结构推应用,努力推动装备制造业由大变强。

 

一是大力推进创新驱动发展。继续实施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大飞机、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三个重大专项,以及民用飞机、高技术船舶两项科研计划。推进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创新成果示范应用,协调推进c919研制工作,加强arj21新支线飞机、ag600、新舟700新型涡桨支线客机等民机重点型号管理,推动大型客机发动机验证机项目实施。组织实施智能船舶、超深水钻井平台、船用低速机等创新项目。培育创建智能网联汽车国家创新中心、深远海海洋工程装备创新中心,积极推动农机、医疗设备等重点领域创新中心建设。

 

二是加快推动智能化转型。继续开展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工作,遴选100个左右试点示范项目,加强重点行业经验交流与模式推广。系统推进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和新模式应用项目,重点促进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技术集成应用和关键短板装备的突破。全面推动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修订完成并发布《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18年版)》。深化智能制造国际合作,召开第六、第七次中德智能制造标准工作组会,研究制定智能制造系统凯发娱乐连赢的解决方案供应商规范条件,加强智能制造系统集成商培育,推进智能制造服务平台建设。组织研究智能制造服务平台认定标准和条件。研究制定推动智能船舶发展和船舶智能制造的行动计划。

 

三是精准发力补齐装备短板。组织实施重大短板装备专项工程,制定发布2018年重大短板装备项目指南,启动编制重大短板装备创新发展指导目录。启动开展我国航空机载专项论证工作,协调落实cr929宽体客机专项,推进重型直升机的对俄合作,发布无人机制造企业规范条件,制订推进通用航空产业发展的行动计划。研究制定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加快农机装备中试基地建设。开展增材制造、机器人、医疗设备等领域的示范推广行动,加快建设骨科手术机器人应用中心。完善重大技术装备协调机制,组建完成重大技术装备战略咨询委员会,发布《首台()重大技术装备推广应用指导目录》,推动首台()重大技术装备示范应用。

 

四是积极引导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加强装备工业经济运行和政策效果分析。发布实施《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许可管理规定》,制定新能源汽车统筹创新发展指导意见,认真抓好双积分管理办法的贯彻执行,开展低速电动车治理专项行动。完善民机科研科研咨询管理体系。开展“两机”基础研究和2017年课题立项工作,成立基础研究项目管理专业机构。落实《关于加快推动船舶工业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指导意见》,加强船舶军民科研计划统筹衔接。进一步加强船舶、工业机器人、联合收割()机和拖拉机、铸造等行业规范管理,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继续深入开展装备重点领域国际合作。

03

军民结合推进司:聚焦重点统筹推进 加快形成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新格局

 

工业和信息化部军民结合推进司

 

 

图为第二届中国军民两用技术创新应用大赛获奖项目

 

2017年,在部党组的坚强领导下,军民结合推进司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思想,贯彻落实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决策部署,围绕推动工业和信息化领域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建设中国特色先进国防科技工业体系中心任务,主动作为、狠抓落实,圆满完成了全年工作任务。

 

2017年主要工作回顾

 

今年,中央成立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并组建办事机构,加强集中统一领导,开启了军民融合发展的新篇章。一年来,我们注重统筹谋划,聚焦重点领域,推进工业和信息化领域军民融合向纵深发展,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成效。

 

()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决策和部党组要求,推动军民融合发展重点任务取得实质性进展

 

全力配合军民融合机构组建工作。积极参加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办事机构的筹建,对其主要职能、工作规则等问题研究提出意见建议,供领导决策参考。认真落实各项重点任务。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两次全体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服务部党组及时学习传达会议精神,组织落实部党组决策部署。深入研究国防科技工业体制改革方案,推动《“十三五”国防科技工业发展规划》获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审议通过、《关于推动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意见》发布实施,推进国防科技工业与国家大工业体系深度融合。根据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近期工作要点中涉及我部的重点任务,制定部内任务分工,明确工作举措,年度任务全面落实。积极参与《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纲要》编制,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军委战略规划办提出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建立协调机制,明确任务分工和措施,对以“军民融合”名义从事违法违规活动进行治理,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充分发挥主战场作用,军民融合发展工信篇展现新气象

 

一是政策环境进一步优化。发挥部际协调小组组长单位作用,组织召开军民结合、寓军于民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建设部际协调小组第六次会议,系统总结2016年度贯彻落实工作情况,部署今年30项重点任务。推动部际协调小组框架下各项工作措施落实,不断优化政策环境。对前七批32家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军民融合)示范基地进行发展质量评价,完成第八批基地的遴选创建工作,促进基地提质增效,区域示范带动作用初步显现。

 

二是“平台”共享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落实国务院领导和部领导批示,会商军委装备发展部推进国家军民融合公共服务平台同全军武器装备采购信息网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通过加强平台栏目设计、完善在线功能、开发app程序、拓展资源渠道、编制运行简报等,进一步增强平台综合服务能力。截至今年1130日,互联网站点击量累计3818万次,注册用户3200余个,微信公众号关注用户15000余个,发布信息30000余条,日均点击量达到14万次,平台知名度和影响力显著提高。

 

三是“目录”成为军民技术双向转移的重要渠道。紧扣“中国制造2025”,突出制造业与互联网的融合,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等6个重点领域编制军转民目录。根据陆军装备建设急需,选取动力与传动、模拟仿真等19个重点领域编制民参军目录。经过专家评审、重点项目实地考察,最终确定150项列入今年军转民目录,200项优势技术与产品入编本年度民参军目录。两个目录有力地促进了军民技术的双向转化应用,已成为推进军民融合创新发展的重要渠道。

 

四是“大赛”激发军民协同创新活力。联合财政部、国防科工局、军委装备发展部、军委训练管理部、全国工商联和四川省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第二届中国军民两用技术创新应用大赛。大赛以“军民融合·协同创新”为主题,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等7个重点领域,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1个军工集团公司选送816项创新成果参赛。经过初赛、半决赛和决赛,42项军民两用技术创新成果分获金银铜奖,78项优秀成果获得优胜奖。大赛搭建起了跨军地、跨领域、跨所有制的展示交流平台,加快推动军民两用先进技术成果转化应用。

 

五是“展览”成为展示军民高技术成果的大舞台。联合中央军民融合办、军委装备发展部等单位主办第三届军民融合发展高技术装备成果展览暨论坛,聚焦信息技术领域,分设室内展示和网上展示,同期举办政策辅导、机制创新、信息技术等专题论坛。活动主题集中,参展广泛积极,内容丰富多样,发挥了展示技术成果、搭建交流平台、推进相互合作的积极作用。

 

()创新工作举措,推动专项任务取得新突破

 

一是关键材料军民协同攻关初见成效。考虑军民共用材料研制进展和国内需求情况,优选部分关键材料项目纳入工业强基工程和工业转型升级渠道予以支持。通过部局协作,建立起了联合支持军民共用材料发展的工作机制。

 

二是军民通用标准编制实现零的突破。配合国标委完成20项首批军民通用国家标准审批,将于近期发布完成另外16项军民通用标准编制,进入部内审批程序。开展标准化军民深度融合调研,积极推进标准化军民融合工作。经过军地共同努力,基本探索出军民通用标准编制工作的路径和程序,为建立军民通用标准工作机制积累了经验。

 

三是协调服务国防军工重大事项。协调推进探月工程、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和第二代卫星导航系统等重大专项,促进重大成果军民两用。会同国防科工局组织开展2017年度国防科学技术奖励评审工作,多项科技成果获得部级奖励,有效激励国防科技自主创新。

 

四是积极推进核与航天等领域国际合作。认真履行亚太空间合作组织东道国对口部门义务,支持开展多任务小卫星星座和大学生小卫星等重大合作项目,推动亚太组织健康发展。参加核与航天领域双边和多边合作活动,促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履行中阿联委会人才分委会中方职责,成功召开分委会第五次会议,确定未来两年合作项目、合作方式,不断提高中阿双方在军工军贸人才培养方面的质量和效益。

 

2018年工作思路和工作安排

 

党的十九大指出:“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强化统一领导、顶层设计、改革创新和重大项目落实,深化国防科技工业改革,形成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构建一体化的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写入了新修订的党章,实现军民融合发展成为全党的意志。2018年,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决策部署和部党组要求,加强工信领域军民融合发展的工作谋划,深化国防科技工业改革,着力抓好统筹协调,深入开展重大问题研究,扎实推进改革创新,大力促进军民资源互动共享,切实推动重大工程重点项目建设,不断优化政策环境,努力开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新局面。

 

一是持续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创新。围绕当前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遇到的突出问题开展深入研究。按照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的决策部署,积极推动重点领域改革,认真落实确定的各项任务。推动国防科技工业改革,加快建设中国特色先进国防科技工业体系。发挥部际协调机制作用,促进出台新政策新措施,为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创造更加良好环境。

 

二是着力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协调推进《“十三五”国防科技工业发展规划》和《推动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意见》实施。积极推进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创建和军民融合产业基地建设。促进新材料、高端装备等领域的重点项目兼顾军民双方需求,开展协同攻关,实现双向应用和融合发展。

 

三是大力促进军民资源互动共享。继续完善国家军民融合公共服务平台功能,加强与相关信息平台的互联互通,进一步畅通军民信息互动交流渠道。联合军地有关部门举办第三届中国军民两用技术创新应用大赛和第四届军民融合发展高技术装备成果展览。编印年度《军用技术转民用推广目录》和《民参军技术与产品推荐目录》。

 

四是扎实做好国防军工重大事项协调。认真承办国防军工领域有关领导机构的联络与服务工作。做好国防军工领域重大专项和工程的服务保障。组织完成2018年度国防科学技术奖励工作。

 

五是积极推动核与航天等领域国际合作。联系国家航天局和国家原子能机构,协调推进航天和核工业领域的多边、双边合作。促进亚太空间合作组织健康发展,支持其举办成立十周年庆典活动,务实推进项目合作。促进中阿联委会人才分委会机制下的人才培养和交流合作。

04

电子信息司:打造世界级电子信息产业 带动经济社会新发展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司长 刁石京

 

2017年是十三五规划实施的关键之年,电子信息司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在部党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等战略部署,着力推进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培育打造智能信息产业,深化信息技术与传统领域融合发展,全面完成年度各项任务,电子信息产业实现稳步发展,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有力支撑了制造强国、网络强国建设。

 

2017年重点工作回顾

 

()加快突破核心技术,完善产业创新体系,夯实产业发展基础。深入贯彻落实习总书记指示精神,围绕集成电路、传感器、新型显示等产业关键环节和核心技术瓶颈,协调产业各方协同攻关,构建完善创新体系。继续推进落实《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加强存储器、先进逻辑工艺等重大生产力布局,重点支持超算cpu、新型存储器、5g高频器件等弯道超车和短板领域。积极落实电子信息领域工业强基工程,重点支持高压直流继电器、高速光通信器件、超级电容器等核心电子元器件的研发和产业化。推动建设了广东省印刷及柔性显示创新中心、湖北信息光电子制造业创新中心并升级为国家级创新中心,指导上海市建设智能传感器、集成电路等创新中心建设,加快构建新型创新体系。重点领域创新成果持续涌现,全部采用国产超算cpu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连续蝉联全球超算500强榜首,3d nand闪存芯片研发取得重要突破,我国第一条第6代柔性amoled生产线在成都京东方量产。2017年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势头,1—11月集成电路产量1417亿块,同比增长19.4%,预计2017年全行业销售收入首次突破5000亿元。

 

()以新型信息消费需求为导向,打造智能信息产业,培育产业发展新动能。加强产业链整合,大力发展智能信息产品,完善产业生态体系,培育新增长点。继续发挥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等的撬动作用,重点支持武汉存储器、成都京东方等重大项目建设,带动全行业投资稳步增长,1—11月电子信息产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527亿元,同比增长23.3%。贯彻落实《智能硬件产业创新发展专项行动(2016—2018)》,支持nb-iot核心技术和产品研发及产业化,联合开展应用示范,编制发布《2017智能硬件产业白皮书》。支持广东省开展新数据家庭行动,加快智能电视、量子点电视、激光电视等新产品推广。指导虚拟现实产业联盟开展工作,组织行业调研、产业发展论坛,积极构建产业生态体系。积极推动智能终端产业链协同创新,不断完善产业链建设,大力支持企业“走出去”。今年以来,电子信息产业继续保持稳步增长,结构持续优化。1—11月,规模以上电子信息产业增加值增速13.9%,智能手机产量13亿台,占手机比重达到73.9%,智能电视产量占彩电产量的比重达到63%,微型计算机产量2.8亿台,同比增长7.5%。华为、oppo、小米、vivo跻身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前六,全球占比稳步增长,小米、传音分别在印度、非洲市场表现抢眼。

 

()深化电子信息与传统领域融合创新,积极推动典型应用示范,以新动能带动新发展。立足制造强国、网络强国建设需求,以传统领域典型应用示范为抓手,培育发展融合创新产品和服务。积极推动浙江、北京-河北、重庆、吉林、湖北等基于宽带移动互联网的智能汽车与智慧交通应用示范区加快建设步伐,形成典型演示场景。支持开展智慧健康管理类产品研发、应用,联合民政部、卫计委组织创建智慧健康养老示范企业、示范街道(乡镇)和示范基地,发布智慧健康养老产品及服务推广目录。支持北斗高精度快速定位芯片模块开发,指导建设网络辅助北斗/gps位置服务平台并实现商用,推动北斗在信息消费、交通、农业、电力、公安等领域应用。研究制定无人机数字身份标识,开展数字身份识别管理、编码等基础标准制定工作。研究制定《军民两用电子元器件技术等级认定办法》,建立军民两用电子元器件信息平台,促进电子元器件“民参军”。积极开展电子信息行业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逐步提升信息技术对智能制造的支撑能力。

 

()完善产业政策,营造良好发展环境。瞄准产业发展热点,推动出台针对性政策措施,通过标准、行业规范条件等综合施策保障产业健康发展。研究制定《智能传感器产业三年行动指南(2017—2019)》《关于加快推进虚拟现实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智能光伏产业发展行动计划》《新型显示产业超越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等政策文件,支持重点行业发展。发布符合《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的企业名单(第六批)和撤销光伏规范公告企业名单(第一批),公示拟公告符合《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的企业名单(第二批)。研究制定《电子信息行业十三五技术标准体系建设方案》,印发《太阳能光伏综合标准化技术体系》,加快制定集成电路、传感器、新型显示、太阳能光伏等重点领域标准和军民通用标准。继续指导举办“2017年电子信息产业知识产权大课堂,加强彩电、手机等行业质量品牌建设。

 

2018年工作重点

 

2018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全司将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根据部党组的统一安排,以建设制造强国、网络强国为中心,强化创新驱动发展,突破核心技术瓶颈,不断深化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开展智能制造试点示范,推动电子信息产业智能化转型、绿色化发展,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促进信息消费升级,带动经济社会新发展。重点开展以下工作:

 

()加快创新中心建设。针对集成电路先进工艺和智能传感器创新能力不足问题,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推动建设智能传感器国家级创新中心建设,打造8英寸共性技术开发平台,攻克高深宽比加工技术、圆片级键合等关键技术加快组建ic先进工艺国家级创新中心建设,攻关5纳米及以下工艺共性技术等。指导信息光电子创新中心落实建设方案,重点建设ⅲ-ⅴ族高端光电子芯片、硅光集成芯片、高速光器件测试封装等产品工艺平台,攻关400g硅光器件等关键技术加快落实印刷及柔性显示创新中心建设方案,开展大尺寸印刷、量子点印刷等关键技术研发,实现样机开发研制。贯彻落实《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推进纲要》,推动cpufpga等重大破局性部署,继续组织实施芯火创新计划。

 

()提升智能制造水平。聚焦光伏、通信等重点领域,引导企业加强智能制造关键技术开发与应用,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行业智能制造典型模式,以点带面,推进全行业智能制造水平提升。研究制定电子信息行业智能制造(智慧工厂)共性、关键技术标准和规范,促进智能制造技术成果有效推广普及。引导部属机构研究总结电子信息行业智能制造先进经验,开展行业智能制造新模式研究,编制发布电子信息行业智能制造政策文件。召开电子信息行业智能制造现场经验交流会,宣贯有关政策文件和行业标准,开展典型经验交流研讨,整合各方资源,推动形成系统集成商、装备制造商、科研机构、用户单位协同推进智能制造的良好氛围。

 

()推进行业绿色制造。会同相关部委发布实施《智能光伏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推动光伏产业智能化升级,鼓励大数据、nb-iot等信息技术在光伏领域的融合应用,支持一批行业特色智能光伏试点示范项目,在建筑、交通、农业等领域形成若干标志性成果,召开智能光伏示范现场会。会同相关部门制定实施新型工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可再生能源应用评价办法,推动工业园区光伏应用加大电子信息领域绿色工厂、绿色产业、绿色产品等标准研制,引导ic、新型显示、pcb等领域企业降低能耗水平和污染物排放、加强排放治理推动电子信息产品设计、研发、制造、回收的绿色化、生态化。

 

()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出台《关于加快虚拟现实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制定虚拟现实健康安全等关键亟需标准,支持建设虚拟现实公共服务平台,指导发布虚拟现实产业白皮书支持虚拟现实核心技术突破与产品创新,提升虚拟现实产品成熟度和用户体验,推进虚拟现实在重点行业的应用全力办好2018年世界vr产业大会。系统评估超高清视频产业对国民经济的拉动效应,提出政策措施建议并上报国务院研究制定《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2)》,积极协调争取资源,支持丰富超高清视频终端产品供给,推动内容建设和行业应用,建设公共服务平台组建中国超高清视频产业联盟,支持北京、广东等地方产业集聚发展和先行示范,指导广东举办4k产业发展大会。

 

()加强国际合作交流。进一步深化对外开放,加强高端芯片、高性能服务器、先进存储、汽车电子新型架构与计算平台等产业关键技术领域国际合作,提升引进来层次和水平。发挥企业、协会、标准化组织等多方力量,加强国际间技术、标准、专利合作,建立多层次、多渠道沟通机制。落实一带一路倡议,结合海外重大项目建设积极推动通信设备、通信系统、光伏等优势产能走出去,加快自主技术标准海外推广应用。积极推动企业走出去,建立健全全球研发、生产和营销体系,扩大自主品牌国际影响力。

来源:中国电子报

服务电话
010-68703033
(周一至周五8:30-17:30)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紫竹院 南路17号中国企业联合会3号楼
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关注凯发娱乐连赢
联盟服务助手
扫码加微信可咨询
©凯发娱乐连赢的版权所有:中关村中慧先进制造产业联盟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中国产业链创新峰会 官方举办平台 icp证:京icp备2021031015号-1
网站地图